
新加坡走透透之Honeymoon+trave場景收集篇

Honeymoon+travel第125期,這本雜誌在2012那年推出時,我隔月在網路上訂竟然買不到,當時有委託住在泰國的友人還有即將要去泰國旅遊的友人幫我找,但是很可惜,該雜誌已經下架,連庫存也都掃光了,最後我沒拿到手。事隔三年之久,現在我好像也沒那麼迷戀他的劇了,不過他在我心中還是有美好的回憶存在過,這些他當年曾經造訪過的場景,今回就成為我必訪的行程之一。

這篇文是從雜誌的場景著手編寫,先給大家看看幾處傳統的新加坡建築,有什麼迷人與特別之處。那就先從雜誌封面的場景開始......

↑↑↑這張照片的曝光值比較接近它原本的顏色。聽說這兒是跟當地土生華人有關的建築物,也是受到當地政府保護的古蹟之一,關於這裡的名字我就不公開了....

↑↑↑仔細觀察,在二樓外牆的部份隱約還看得見雕刻工藝,處處充滿著中國式的風格,相當具有懷舊風情。
很難得在新加坡市區看到這類的排屋,一般常見到的都是五腳基形式,這棟古厝有個寬敞的小庭園,算是比較少見的類型。我非常驚訝這房子歷經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歲月,但它外觀的風貌依舊,細節也保留的相當完整,反觀我們本島,一些舊公寓不過四、五十年,但看起來就只有"醜"字可以形容,為何市容可以差這麼多呢??

↑↑↑這個地方的背景有些許改變,不過我可以確定是這裡無誤,因為在舊的google街景圖裡是一模一樣的。至於這個匾額的中文字樣"安德魯",應該是外文中譯的,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涵意我無從查起,不過現在這裡好像不是私宅了。

↑↑↑這個場景延續上面的場景二,位置就在外頭而已,不過原本綠油油的草皮現在變了樣,小花園改種成灌木植栽,讓我一時認不出來....

↑↑↑這個場景也在同一條街上。賓果,又收蒐集到一處了☑

↑↑↑這裡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道教寺廟--天福宮。

建立於1840年的天福宮是由福建移民過來的先賢所建造,正殿供奉的媽祖也是從福建恭迎過來的,整個建築結構聽說沒有使用鐵釘,是以榫卯工法拼接建造。資料上說有些建材來自泉州,包括建築工藝技法也是,所以是正統閩南式廟宇風格,難怪那個圓形石窗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好像在台灣的某些廟宇有看過...

↑↑↑場景6是我花最多時間才找到的,很慶幸有街景地圖可以讓我少走很多冤枉路,不然在人生地不熟的新加坡,可能雙腿走斷都還找不到它的位置在哪兒~~

↑↑↑場景7是一間知名酒吧,我們來的時候是下午,它還沒營業...


↑↑↑最後一個場景☑。 這裡是舊禧街警察局,數百扇彩虹百葉窗是這棟建築物最大的特色。
這回在新加坡街頭巷尾走透透,終於完成我個人的"收集行程"了。有幾個場景的位置我真的不想公開,因為是隱藏在住宅區中,很怕最後演變成觀光客必訪的景點,無端去打擾到當地居民,所以抱歉呦,(OM粉絲)請原諒...
在行前做功課時,我很好奇一件事,策劃這個專題的攝影團隊,他們一行人從泰國特地到新加坡出外景,為何選的不是知名景點,例如像是金沙飯店啦、魚尾獅、大榴槤等等...做為拍攝背景,反而選擇一些乏人問津的地方取景?其實我不太能理解,也不知道該怎麼解讀其中的用意,但如果用一個觀光客的角度去想像,也許這些舊時代的建築見證歷史的足跡,就像台灣的磚造平房意思一樣,這些舊建築已成為文化資產,最具當地特色及歷史意義。也許你沒到過新加坡,又或許你到了新加坡沒留意過,希望透過我的照片,能帶給你們不同的"新"體驗。